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药政信息 >> 行业动态 >> 内容

国内新型降糖药市场发展可期

时间:2021/1/7 11:52:27 作者:马千里 来源:中国医药报

□ 马千里


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共有4.63亿糖尿病患者,患病率为9.3%。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预计到2030年,糖尿病患者数量将达5.784亿,到2045年,糖尿病患者将超7亿,患病率将上升至10.9%。

小分子药物市场潜力巨大

据IDF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约为1.16亿。根据目前的发展趋势,随着老龄化进程加速以及肥胖人数日渐增多,患病率逐年上升,预计到2040年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将达1.507亿。

据IDF估算,2019年全球医疗保健支出中,有10%用于糖尿病管理。而2019年我国糖尿病治疗药物市场规模约为695.9亿元。预计到2020~2030年,我国糖尿病治疗药物市场规模增速在7%左右,2030年我国糖尿病治疗药物市场规模将达到1167亿元。

药物选择权衡三要素

作为一种慢性病,糖尿病的治疗就像跑马拉松一样,考验的是持久控糖的耐力和对并发症的控制力。

目前,全球上市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共10类:胰岛素类、双胍类、磺脲类、格列奈类、噻唑烷二酮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DPP-4抑制剂、胆汁酸螯合剂、SGLT-2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糖尿病药物的选择应从药物的特点和患者的需求考虑,主要基于三个因素:低血糖风险、体重增加风险及治疗成本。

为避免低血糖,建议给予SGLT-2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DPP-4抑制剂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若关注体重,建议选择SGLT-2抑制剂或GLP-1受体激动剂,二者具有良好的减肥效果;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国内外指南均推荐SGLT-2抑制剂和GLP-1受体激动剂。

若考虑治疗成本,磺脲类或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最低有效剂量可作为治疗选择,同时应做好患者教育,以便将药物副作用风险降到最低,如低血糖和体重增加的风险。

传统降糖药在临床治疗上应用多年,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磺脲类、格列奈类药物存在低血糖风险;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降糖作用有限,且存在胃肠道不良反应。从长远角度来说,不利于患者的长期疾病管理。

新型降糖药前景大好

新型降糖药——DPP-4抑制剂可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降低血糖,且不易诱发低血糖和增加体重,对用磺脲类药物效果不好的患者仍有显著的降糖作用。DPP-4抑制剂能够保护胰岛功能,同时抑制胰岛α细胞的增殖,发挥双重调控作用,从而有效延缓糖尿病进展。目前,国内上市的5种DPP-4抑制剂均被纳入2019年国家医保目录,且市场规模增长势头明显,未来或将快速超越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和二甲双胍的市场份额。

降糖药新锐——SGLT-2抑制剂是一类全新机制的口服降糖药物,通过抑制SGLT-2,增加尿糖排泄,降低血糖。由于其作用机制不依靠胰岛β细胞,因此1型糖尿病患者也可使用。SGLT-2抑制剂除了具有降糖作用,还有一些额外获益,如降压、调脂、减重、改善肝功能、降尿酸、降尿蛋白等,从而起到心肾保护作用。

最受关注的降糖药——GLP-1受体激动剂,通过激动 GLP-1 受体发挥肠促胰岛素的作用而具有降糖效果,同时兼有低血糖发生率低、降低体重、降低收缩压、改善血脂紊乱以及潜在的心血管获益等优点。对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心力衰竭(HF)或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GLP-1受体激动剂被临床指南所推荐。

糖尿病是一种死亡率较低的慢性疾病,现有医学条件下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病情无法逆转,不治疗将导致严重并发症,患者需要终身用药,这些属性使得糖尿病治疗药物市场广阔,亦使得降糖药新药层出,旧药不衰,不断满足糖尿病患者的用药需求。

作者:马千里 来源:中国医药报

声明:

本网站部分转载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广州医药行业协会|5A级社会组织(www.gzppa.org)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地址:广州市荔湾区沙面大街56号一楼 电话/传真:020-66281015 邮编:510130 电子邮箱:GZ_PPA@126.com
  • 粤ICP备161104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