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 健康科普 >> 内容

合理烹调,避免产生致癌物

时间:2021/4/27 16:51:56 作者:范志红 来源:中国医药报

□ 范志红

在现代社会,大多数人对环境污染和非法添加带来的有害物质十分敏感,认为自家厨房里按传统方式制作的食物安全性更为可靠。但是,即便是家庭厨房也要讲究合理烹调,否则也可能会产生有害物质。

在家庭烹调操作中,高温烹调时产生的有害物质主要包括多环芳烃、杂环胺和丙烯酰胺等,广泛存在于高温烹调的食品中。

常见致癌物需警惕

多环芳烃类致癌物 脂肪酸在高温下(尤其是接近300℃时)发生氧化、聚合、环化反应生成多环芳烃类化合物,代表性物质有苯并芘,特别是3,4—苯并[a]芘,属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公布的“1类致癌物”,即目前有足够的科学证据证明该种物质对人体有致癌作用。

多环芳烃在体内的蓄积性不强,代谢清除速度也较快,但是接触性致癌能力较强。新鲜的烹调油、鱼和肉等本身没有多环芳烃类物质,但在熏制、碳烤和油炸时,局部温度可能会超过200℃甚至更高,从而可能产生多环芳烃类致癌物。另外,如果炒菜的油受到反复加热,其中多环芳烃类致癌物含量也会上升。

杂环胺类致癌物 杂环胺类物质是蛋白质在高温烹调时产生,与多环芳烃一样属于“1类致癌物”。如果烤肉时局部过热、油炸温度过高、炒菜时锅里着火,或红烧、焖炖时不慎将菜肴烧糊,都会产生杂环胺类物质。由于这些烹调过程中通常也有脂肪,所以苯并芘与杂环胺常会结伴出现。

丙烯酰胺 丙烯酰胺是食品中的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等)和某些氨基酸(主要是天冬氨酸),在高温下发生美拉德反应而生成的副产物,被列为2A类致癌物,其对人类的致癌性证据有限,但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属于“疑似”致癌物,危险性低于前面提到的多环芳烃类致癌物和杂环胺类致癌物。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含量差异较大,主要受原料、加工烹调方式等多种因素影响。一般来说,经烤制、煎炸、熬制后颜色变黄变褐,散发浓烈香气的食物,都可能存在丙烯酰胺的踪迹。比如炸薯片、炸薯条、油条、油饼、麻花、薄脆等煎炸食品,黑糖,咖啡,烤成焦黄、褐色的点心等。

饮食防范有窍门

虽然烹调过程中可能产生上述物质,但并不是说食用含有上述物质的食物就会有风险。一种致癌物是否能致癌,取决于人体暴露于这种致癌物的剂量、时间,及自身抵抗能力等多种因素,而且我们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范。

控制烹饪条件

控制烹饪温度 油温越高、颜色越深,产生有害物质的风险越大。炒菜时控制油温,不要让油长时间处于冒烟状态,以免产生有害物质,而且油烟被吸入后也会影响人体健康。

观察烹饪颜色 自制煎炸食品时,炸后的颜色不宜过深,淡黄色即可。自制烧烤时,尽量不用碳烧或明火,最好用能控温的烤箱。焦糊部分必须扔掉,有糊味的油也要扔掉,因为有害物可能扩散到油中。

慎用经过反复高温加热的油 煎炸用过的油不能一遍又一遍地用来炸制食品,不能再用来炒菜,也不能长时间存放。如果再次使用,要过滤或澄清去除渣后尽快用来制作蒸煮、凉拌食物、面点等。再次使用的油,其烟点降低,如果用来炒菜,会冒出大量油烟,而油烟本身就是肺癌的致癌因素之一。如果用来反复油炸,致癌物含量会大大升高,还会产生反式脂肪酸和有毒的油脂氧化聚合产物。

炒菜后一定要刷锅

附着在锅表面的油脂和食物残渣再次加热,会产生多种有害物质,包括致癌物,所以每次做完菜后要及时刷锅。如果一次要炒好几个菜,建议在炒好上一个菜后刷锅,再炒下一个菜。

适量食用油炸食品

煎炸熏烤食物有其特殊风味,如消费者确实喜欢,建议只是偶尔品尝,尽量减少食用次数,同时搭配富含膳食纤维和抗氧化物的新鲜蔬果。

【摘编自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编写的《如何吃得更安全——食品安全消费提示》(2018-2019年)】

作者:范志红 来源:中国医药报

声明:

本网站部分转载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广州医药行业协会|5A级社会组织(www.gzppa.org)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地址:广州市荔湾区沙面大街56号一楼 电话/传真:020-66281015 邮编:510130 电子邮箱:GZ_PPA@126.com
  • 粤ICP备161104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