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药政信息 >> 行业动态 >> 内容

自主创新激发千年“南药”新活力

时间:2009/11/11 11:09:16 作者: 来源:南方日报

自主创新激发千年“南药”新活力

自主创新激发千年“南药”新活力

自主创新激发千年“南药”新活力

  自古“岭南出好药”,广东的中成药加工生产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特产“南药”和“广药”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广东大力推动现代科学技术与古老中医药的结合,自主创新让千年“南药”脱胎换骨,成为技术含量、附加值、竞争力高的现代科技产业。

  2003年广东获科技部批准启动组建“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广东)基地”,重点建设现代中药研究开发创新体系、现代中药集约化产业体系、现代中药产业配套服务支撑体系,遵循先进医药规范要求进行产品开发,不断提高中药制药技术和质量水平,有效地组建起高起点、大规模、开放式的“网络型”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

  高水平科技平台支撑创新

  广东充分发挥中医药科研、医疗、人才等方面的优势,着力支持重点实验室、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现代中药研制开发相关的系列创新平台,构建中药产业科技创新体系,有效提升了中医药科研支撑能力,中药现代化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目前,全省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中心、基地)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中心、基地)15个。建成国家药品非临床安全性评价(GLP)研究重点实验室、国家新药(中药)安全评价研究(广州)重点实验室、国家新药(中药)临床试验(GCP)研究中心(广州)、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药提取分离过程现代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为核心的中药现代化系列创新平台,承担开展一大批高层次的中医药研究项目。如广州中医药大学邓铁涛教授任“973计划”课题《中医五脏相关理论继承与创新研究》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暨南大学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所所长姚新生院士,主持完成了国家中医药局重大科技项目《100种中药分离组分样品库》。

  高科技规范化种植“点草成金"

  广东中药资源十分丰富,药材种类达2600多种,占全国的20.7%,是全国中药材主产区之一,特产“南药”品种独具优势,一些特产药材品种在种植及加工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与独到的经验。广东充分利用中药资源优势,积极探索“中药工业企业+科研+基地+农户”、“民营企业+科研+基地+农户”等中药材GAP基地建设模式,通过示范基地建设,向示范点周围辐射,指导岭南药材生产,“南药”规范化生产取得显著成效,保障了中成药生产的药材原料质量,并带动了广大农村经济发展和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春砂仁、广藿香、穿心莲、化橘红、广金钱草等20余种岭南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0万亩以上。电白县建立全国面积最大的沉香GAP产业化基地,已种植300万株;肇庆市年产桂皮超万吨,产值1亿多元。珍稀药材铁皮石斛突破了种源繁育和规模化种植的技术瓶颈,建成了100多亩商品示范基地。

  自主技术自有品牌走向世界

  2008年全省中药工业总产值达180.3亿元,销售收入达197.23亿元,利润总额达到16.47亿元,与基地建设初期的2002年相比,分别增长了224.4%、247.2%、258.7%。目前,年产值超过1亿元的中成药品种有14个,包括华佗再造丸、板蓝根冲剂、复方丹参片、三九胃泰、太太口服液、夏桑菊冲剂、王老吉系列、消渴丸、清开灵等;年产值超亿元企业或集团有21个;全省共有352家药品生产企业通过国家GMP认证。康美药业已成长为全国中药饮片龙头企业,产品已占据我省中药饮片市场30%以上的份额,并已启动国家中药饮片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广州中医药大学李国桥教授研发的抗疟新药第四代复方青蒿素“粤特快”已在全球50多个国家申请了专利保护,被认为是全世界疗效最好、控制疟疾最快的药物。名优中成药“华陀再造丸”成功进入韩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的医药市场。

  传统医药发展政府论坛: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中医药现代化

  11月10日,传统医药发展政府论坛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该论坛是2009传统医药国际科技大会分会之一,论坛嘉宾来自国家科技部、全国各省市和世界卫生组织、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意大利、英国、乌克兰相关政府和科研机构。论坛重点研讨了传统医药政策和发展战略,探讨建立传统医药国际标准和科技合作计划,促进传统医药知识的挖掘、整理、保护、创新的具体措施。

  据论坛介绍,中医药是我国医疗健康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在全球竞争中具有原创性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的战略性产业。2008年我国中药总产值超过2000亿元,中医医院年诊疗量超过3亿人次,中医药医疗机构已遍布世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科技部组织实施“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大大加速了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进程。但是,从客观上看,中医药要与西医西药一样为世界各国广泛接受和应用,还有相当一段距离,任重而道远。其中的核心问题,就是中医药的现代科学内涵还不是很清楚,难以为国外政府部门和民众所理解和接受。因此,中医药要走向世界,就必须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来阐释和发展古老的中医药。当前,中医药产业急需培育形成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根基的自主创新能力。

  在论坛上,广东省科技厅厅长李兴华结合我省的中医药发展实际,着重从创新战略和创新机制层面提出增强中医药自主创新能力的思路建议:

  坚持以我为主:

  走特色化的中医药创新道路

  中医药现代化可以探索多元化发展道路,但万变不离其宗,应坚持“继承与创新并重”,突出特色,形成优势。中药和方剂的继承和开发,不能简单地走西方“植物药”、“中药西化”的发展模式,应当坚持特色化的“自主创新”战略,突出“以我为主”的创新和发展思路。可以说,发挥传统中医药的原创性优势才是中药现代化的成功之本。

  特色一为中医药理论。中药与西方植物药的根本区别,不在于制造方法,而在于理论依据。复方用药是中医药的主要特色和优势之一,复方中成药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研制的专病专证专方专药。因此,中药现代化应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积极开展基于中医方剂的中药现代化研究,构建“病证结合”的中药临床疗效评价体系,创建适合中医药特点的实验模型及评价方法,通过阐明中医药基本理论的科学内涵来支撑中药现代化。

  特色二为中医药资源。广东与四川、贵州、云南等兄弟省份同为全国中医药材主产区之一。全省中药材资源共有2645种,何首乌、巴戟、海马、沉香、春砂仁、广陈皮、广佛手、广藿香、穿心莲、化州橘红等形成独具特色的“南药”。在中医资源方面,广东的中医文化、饮食文化、疾病谱等都有独特之处。依托这些特色资源,广东中医药自主创新就可能形成不可替代的优势和特色。

  特色三为现代中药品种。通过原始创新或二次开发,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中药特色品种,打造产值超亿元、十亿元的拳头产品,形成具有规模优势、创新优势的现代中药企业。广东拥有14个年产值超亿元的中成药品种,以及消渴丸、板蓝根、复方单参片、三九胃泰、丽珠得乐等一批优势中药品种和中药品牌。

  依托科技平台:

  建立健全中医药创新链条

  一方面要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中医药研究开发环节多、专业性强,需要形成系统配套的创新链条,才能完成一个新药的开发过程。因此,要提升中医药自主创新能力,就必须结合中医药特点,参照现代医药的规范化研究开发体系,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另一方面,要积极创新科技平台运营机制。科学灵活的运营机制是科技创新平台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要提升中医药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在科技创新平台机制创新上有所突破。这方面广东也作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华南新药创制中心由广东多家医药企业共同出资建立,定位为非赢利性质的科技型民办非企业机构,采用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责任制,利用新机制将政府推动行业发展与企业获取经济回报的双重目标有机统一起来,政府给予政策扶持和科技基础条件投入,共同推进新药创新平台的建设,提高华南地区新药研发能力。

  建立产业联盟:

  产学研协同创新

  产业联盟,是指同行业内多个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和大学、科研机构之间,为达到特定战略目标,而组建的产业联合体。随着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以技术创新为战略目标的产业联盟,正日益成为产业战略联盟发展的主要方向。尤其是由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建立的产学研创新联盟,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价值。

  新药开发投入大、周期长、环节多,靠中医药企业或科研院所单打独斗很难和国际医药巨头抗衡,组建产学研创新联盟是一种有效的创新机制。而且,广东在中医药领域发展产学研创新联盟,已经具备较好的组织、政策和经验保障。2005年开始,广东省和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开展省部产学研合作,积极推动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和广东企业合作,计划组建100个左右省部产学研创新联盟。目前全国已有181所高校与广东近万家企业联合开展了产学研合作,组建省部产学研创新联盟31个。通过发展产学研创新联盟,能够创新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机制,改变“单对单”、“点对点”的短期合作方式,建立多个高校和科研院所、多个企业之间的交互合作方式,更加有效地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创新,攻克中医药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去年7月,白云山和黄中药有限公司联合中华医学会、中国中药协会、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等50多家科研机构、医院、企业,共同发起成立全国首个中医药产学研联盟——“中医药防治病毒性传染病产学研联盟”,包括钟南山在内的5名院士也加盟其中。

  加强国际合作:

  助力中医药走向世界

  中医药要走向世界,有必要从研究开发阶段就加强与国际有关机构的科技合作。加强与日本、韩国、印度等传统医药大国的科技合作,分享传统医药现代化、国际化的科技成果和经验。加强与欧美医药界的科技合作,引进吸纳世界医药科技前沿技术,共同制定中医药研究开发规范和技术标准,建立符合东道国药政规范的技术创新体系。

  传统医药:

  世界选择广东广东融入世界

  9日—11日,“2009传统医药国际科技大会暨博览会”在广州隆重举行。

  14个国家部委和世界卫生组织的代表团,1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名科技界、产业界代表,不远千里,应约而来。1个高规格专业科技大会,1个大型专业博览会,9个高水平学术分会,8个同期活动,1个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座谈会,共同成就我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综合性传统医药国际盛会。

  高朋满座,胜友如云,但众人之意不在“会”,在乎如何加强自主创新推动我国、广东中医药现代化进程,在乎如何加强国际合作提升中医药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在乎如何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应对日益严峻的甲型流感、重大慢性疾病等全球性挑战……

  世界上大多数民族都发展形成了自身的传统医药体系。延绵五千多年历史、守护上十亿华夏儿女生命健康的中医药,更是人类传统医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广东凭借其独树一帜的“南药”品牌,悠久深厚的中医药特色文化,比较完善的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成为我国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的桥头堡。故天降大任于广东,世界选择了广东。而本次大会所积聚的思维和智力能量,正释放出广泛深远的国际影响,为广东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构筑“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佳境。

  撰文林亚茗粤科宣

作者: 来源:南方日报

声明:

本网站部分转载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广州医药行业协会|5A级社会组织(www.gzppa.org)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地址:广州市荔湾区沙面大街56号一楼 电话/传真:020-66281015 邮编:510130 电子邮箱:GZ_PPA@126.com
  • 粤ICP备161104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