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党工青妇 >> 内容

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遗文化

时间:2023/5/11 9:20:56 作者:文/许丹丹 来源:白云山和黄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有利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创造性地转化、创新性地发展非遗文化,将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更好地服务当代,从而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的需求。

保护好非遗文化,是非遗文化的基础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目前,我国有着十分丰富的非遗资源,全国认定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557项,认定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068名,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建立,其中又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

传承好非遗文化,是非遗文化的必经之路。在加强非遗保护的基础上,深入挖掘非遗文化的内涵,才能更好地找到源远流长的非遗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非遗的魅力在于悠久的历史,如何使非遗的魅力更加璀璨迷人,我们就必须当好非遗的传承人。

利用好非遗文化,是非遗文化的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让非遗融入日常生活,激发非遗的内在活力,关键在于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守正创新,促进合理利用,才能让传统非遗重焕光彩,进一步发挥非遗服务当代、造福人民的作用。

“非遗进校园”“非遗进景区”,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利用非遗资源进行文创设计,保护非遗文化、当好非遗传承人、创新性传播非遗文化白云山和黄神农草堂中医药博物馆一直在道路上。将传统蓝染的非遗工艺带入校园,莘莘学子以亲身种植的板蓝根为植物染料,以日常生活的T恤、围巾、帆布袋为承载,辅以纱、线、绳等工具,亲自动手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侵入染色,氧化漂洗晾晒,收获一份深浅不一的蓝色纹理的简单灵动。此刻,每一位学子都是一位非遗传承人,都能慢慢感受天然草木之美,缓缓融入水流之间,感受时间着痕的意志与温柔,享受非遗带给生活中的独一无二。非遗文化与景区相结合,体验太极的以柔克刚、尝试八段锦的强身健体、感受广东凉茶的药食同源……厚重的非遗文化资源将日益融入现代生活,不断赋彩当代经济社会的发展,滋养更多人的日常生活,在潜移默化中增进家国情怀、强化文化自信。

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遗文化,在动态传承中有效保护、在有效保护中创新发展,非遗就不仅仅是历史,就能成为当代生活方式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加的精神文化需求,凝聚起在亿万中华儿女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更好地转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深沉、更持久的动力。

作者:文/许丹丹 来源:白云山和黄
  • 广州医药行业协会|5A级社会组织(www.gzppa.org)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地址:广州市荔湾区沙面大街56号一楼 电话/传真:020-66281015 邮编:510130 电子邮箱:GZ_PPA@126.com
  • 粤ICP备161104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