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药政信息 >> 行业动态 >> 内容

曾因集采跌停的药企:有的已“上岸” 有的“两脚泥”

时间:2022/4/17 11:32:45 作者:Kathy Erin 来源:E药经理人

“如今回过头来看,集采影响着药企甚至整个行业的方方面面,药品质量、价格、销售、供应、创新研发转型……”亲历多轮国家集采洗礼的某药企负责人曾向E药经理人感慨。

最明显且最直观的变化是,集采背景下的药企的利润空间正在缩小。虽然尚未发布2021年报,但集采对恒瑞的影响已跃然纸上。恒瑞医药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9亿元,同比下滑14.84%;2021年半年报中恒瑞更明确表示,公司在2020年11月份开始执行的第三批集采涉及6个药品,致使公司今年上半年销售收入环比下滑57%。

集采颠覆了传统的销售模式和竞争模式,原本占据市场绝对主导地位的仿制药企业核心产品利润被压缩,无论是选择维持现状还是参与带量采购都会降低企业的利润,因此由低端仿制药向竞争不充分的高门槛仿制药和创新医药产品及专利产品转型,成为药企正在寻求的新的业绩增长。

显而易见,没有技术壁垒的普通仿制药将逐步回归制造业利润水平,仿制药的高毛利时代已经结束。只有拥有创新核心竞争力的药企,才能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市场中踏上更好的发展轨道。

众多把目标转向创新药研发的企业,正试图把产品管线调整到未来更具备竞争格局的赛道,来实现从全国集采常态化政策中受益。但新药研发并非易事,对于前期没有人才队伍、新药研发环境的企业来说,转型需要更多时间。自身实力不足而且研发能力欠缺的企业来说则将迎来巨大压力,甚至会在行业洗牌中被加速出局。

01 新的业绩大旗

集采政策倒逼国内医药产业转型升级,而本土龙头企业在产业转型中起到带头的作用。

“可以看到当前行业内的转型分很多种,转型创新、做成Teva一样的仿制药企、转型非医保与大健康领域、或是成为医药产业链中的CXO……”有投资人对E药经理人表示,“在众多转型方式中,由仿向创转型升级是最普遍的方式,也是大部分传统药企最主要的出路,因为创新药的确更有前景。”

向研发型企业转型,是集采政策影响下企业发展战略最明显的变化。中国生物制药是转型成功的典型之一。

曾经,受国家集采影响的中国生物制药业绩承压,过去几年进行的数轮国家集采让以仿制药起家的中国生物制药业绩接连遭到冲击。恩替卡韦、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瑞舒伐他汀、氟比洛芬酯等昔日的当家产品陆续在4+7及后续的集采中或中标再落标、或产品大幅降价市场大量萎缩,曾经的“王牌”们在集采的洗礼之下,占公司营业收入比重不断下滑。

不过中国生物制药在日前召开的2021年业绩发布会中表示,前四批国家集采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基本消化完毕,第五批集采的影响也将在2022年中继续消化。当中国生物制药逐渐走出集采带来的业绩阴霾,2021年报显示,创新已经成为中国生物制药强劲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年报显示,公司创新药收入64亿,收入占比24%,4年复合增长率为35%。近五年来上市新品达79个,报告期内累计收入121亿元,占收入比重45.1%,创下历史新高,4年复合增长率58%。

研发投入方面,2021年中国生物制药总开支约38.2亿元,占集团收入约14.2%,当中大部分已计入损益表中,其中创新药及生物药的研发投入占比超过70%,投入金额同比增加约64.7%。截至2021年末,累计有临床批件、正在进行临床试验和申报生产的在研产品共417件,57个创新药处于不同临床阶段。据Insight数据库,目前处于临床II、III期的项目共32项,处于临床I期阶段的试验50项。中国生物制药董事会主席谢其润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随着过去三年获批产品的持续放量,中国生物制药形成了50个过亿产品群,并将在2022年持续增加,未来三年预计将有106个新品种获批,其中包括10个创新药品种。

作为2018年第一家产品遭遇集采的信立泰,是因集采失利陷入业务困境的传统药企中的“重伤员”。

“享受了仿制药时代的红利,信立泰在创新方向的布局动作晚了一些,创新产品的兑现还需要时间。”对于信立泰成为集采的“牺牲品”这件事,有市场分析师表示。

遭遇集采重创,信立泰开始加大新药研发投入,2019年终止了部分已进入临床阶段的抗肿瘤生物类似药、抗生素等研发项目。在年报业绩交流会上,信立泰总经理叶宇翔曾表示,公司全面向创新药企转型,布局重点在于精耕慢病用药领域,管线布局涵盖心血管、降血糖、骨科以及抗肿瘤等,其中心脑血管占大多数。2019年,信立泰的研发费用为7.63亿元,同比增长87.37%。2020年,信立泰将旗下仿制药盐酸厄洛替尼、利伐沙班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权益转让给蓝谷药业,信立泰表示,这是为了专注创新研发,聚焦核心战略领域。

从2018年至2020年,信立泰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8.04亿元、7.77亿元和7.73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17.28%、17.38%和28.21%。

在创新药管线布局上,信立泰研究院副院长许文杰曾表示,公司将以心血管领域为核心,同时向降血糖、骨科、抗肿瘤等领域拓展延伸。“未来我们会继续深耕慢病用药领域,这个领域还有大量的临床需求未被满足,而且这些产品都是有社会价值的,可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截至2021年年末,信立泰在研项目48项,其中化学药26项(含创新项目21个),生物药15项(含创新项目10个);医疗器械领域在研项目7项。经过几年来持续、快速的研发投入,信立泰已经由单一仿制药为支柱,向创新为主蜕变。

当家产品阿卡波糖片集采丢标、股票应声跌停、一天市值蒸发40亿,华东医药在2020年一月第二轮集采中遭到“斩杀”让人记忆犹新。当年,华东医药全年营收336.83亿元,同比下降4.97%,是近10年来首次下滑,扣非净利润24.29亿元,同比下降5.62%。

痛定思痛。华东医药在2020年报中明确了下一年的目标:力争完成不少于15个创新药、6个仿制药及1个其他新产品的项目立项工作,力争取得3个生产批件,至少2个品规通过一致性评价,完成25个专利申请,2个产品国际注册获批。

在研发上投入上,华东医药曾表示,自2020年起,力争每年研发投入占医药工业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10%以上,为创新工作提供物质保证。在具体的研发策略上,华东医药通过“自主研发+合作委托开发+产品授权引进(License-in)”的新药研发模式一路披荆斩棘。

值得注意的是,BD 合作已经成为其构建医药研发生态圈的重要方式。过去一年间,华东医药在创新药BD方面,紧密围绕内分泌、肿瘤、自身免疫三大领域,完成了7大项目,E 药经理人统计,其中明确引进(合作开发及商业化)产品数达11个。

今年1月份华东医药的投资者关系调研记录显示,华东医药的阿卡波糖片、注射用泮托拉唑钠集采影响正在逐步消化,为其2022年重回增长轨道打下了基础。华东医药希望,到 2030 年,初步完成公司的创新和国际化转型工作,使华东真正成为一个以创新为核心驱动的国际化医药企业。

不论是通过自主研发、项目引进、还是合作等等模式,只要是善于吸取成功经验并站得高、看得远、早布局的企业,终会傲立潮头,赢得市场先机,在转型升级中受益。

02 还在消化中?

在2019年4+7全国扩围集采中,不仅信立泰因丢标跌停,同一天跌停的还有京新药业和恩华药业。京新药业核心产品之一的瑞舒伐他汀钙片未中标,其股价一路下跌,直至收盘都在跌停板上;恩华药业因利培酮片丢标,当日收盘直接跌停。

也是在这一轮集采,阿托伐他汀钙的丢标虽然并未给嘉林药业(德展健康)带来股价跌停的重创,但其2019年业绩却大幅下滑,其中营收减少46%,净利润减少64%。

这些企业还陷在消化集采的泥潭中吗?

京新药业曾在其2018年年报中,“公司在国家首次集采中3个已通过一致性评价产品中标,企业知名度度和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也把公司推到了发展的风口。”瑞舒伐他汀钙片就是其中之一,这个产品当年销售额6.93亿元,也是京新药业当年销售额最高的几款核心产品之一。2018年、2019年京新药业收入分别为29.44亿元、36.47亿元,同比增长32.66%、23.88%。

但到了2020年,瑞舒伐他汀钙片丢标以及集采降价的影响就显现出来了。全年营收32.58亿元,同比增长-10.66%,其中核心业务之一的心脑血管管线销售收入7.93亿元,同比下降31%。京新药业年报中分析,主要是药品集采带来的降价影响,但通过集采带量,销量实现了大幅增长。

降价中标,获得市场份额,但会压缩利润空间;而不降价则意味着放弃市场份额,企业进退两难。此时,拥抱集采影响,拓展业务,转型创新成为企业的发展趋势。

此时,京新药业的选择是坚定精神神经和心血管领域,调整产品结构,优化市场策略,努力消化外部市场冲击,加大创新投入,做强重点产品优势。

而到了2021年,从业绩上看,京新药业似乎仍然未回到集采前的水平。2021年年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33.36亿元,同比增长2.39%,成品药收入19.02亿元,药品集采降价影响,同比下降3.02%。

而在创新研发方面,京新药业的研发投入逐年上升,2018年~2021年分别为2.42亿元、2.54亿元、2.59亿元以及3.29亿元。但产品方面京新药业仍然没有成药上市,年报披露,截止2021年底,公司共有在研创新药(械)11个,已有6个创新项目进入临床阶段,其中已进入临床中后期的5个,近3年内预期上市2个,同时预期每年将有3个及以上进入临床。

恩华药业是一家专注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研发和生产的上市企业,2021年营收39.3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09%,其中麻醉类、精神类、神经类产品的销售收入分别占比49.77%、27.84%以及4.02%。

可以看出,麻醉类产品是恩华药业最为核心的业务,其麻醉类产品咪达唑仑注射液市占率高达79.6%,依托咪酯乳状注射液市占率达90%。但有分析师指出,恩华药业的部分麻醉药物已经占有一定份额,但这些药物市场空间有限,同时,在一些高壁垒领域,恩华并不具备竞争优势,“在多种产品具有可替代性,且头部企业竞争较为激烈的情况下,恩华药业的发展十分受限。”

恩华药业的创新研发策略是仿制和创新相结合,其中仿制药会选择高技术含量的,有技术门槛的项目;新药研发模式则是采用自主研发和合作研发相结合的新药研发模式。

根据其年报,恩华药业2018年~2021年的研发投入分别为1.72亿元、1.89亿元、2.46亿元以及4.02亿元,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的研发投入同比增长已经高达50.89%。在产品方面,恩华药业的创新药大多都处在临床早期,截至2021年底,共有20多个在研创新药项目,其中开展I期临床研究项目4个,提交Pre-IND资料在审评项目2个,其余项目均处于申报临床前系统药学及毒理学研究或临床前候选药物研究阶段。

德展健康(嘉林药业母公司)尚未披露2021年年报,但其业绩预告中明确显示,归母净利润预计5250万元~7000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81.55%~75.40%,归母净利润下降的原因是由于受国家带量采购政策影响,公司报告期销售收入有所下降,导致净利润相应下降。

而在2020年,阿托伐他汀钙的丢标仍在持续,德展健康营业收入9.63亿元,较去年同期下滑45.75%,利润总额3.49亿元,较去年同期下滑9.93%。

嘉林制药的创新研发策略向心脑血管创新药为主转型,但其研发项目多处在早期,尚未有新药进入临床阶段的管线。

作者:Kathy Erin 来源:E药经理人

声明:

本网站部分转载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广州医药行业协会|5A级社会组织(www.gzppa.org)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地址:广州市荔湾区沙面大街56号一楼 电话/传真:020-66281015 邮编:510130 电子邮箱:GZ_PPA@126.com
  • 粤ICP备161104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