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2025年科普助力“百千万工程”暨第五期广州科普开放日活动——采芝林药业与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订单班”师生专场在采芝林中药文化博物馆成功开展。50余名师生通过沉浸式“参观+非遗制作+药膳体验”的模式,近距离感受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
活动伊始,师生们走进采芝林中药文化博物馆,在讲解老师的带领下,从“神农尝百草”的古老传说开始,沿着历史的脉络,逐步深入到岭南特色药材的炮制工艺,系统了解了中医药的发展历程。讲解老师通过讲述采芝林百年老字号的故事,生动地展现了中医药文化的深厚底蕴与传承脉络。
随后,师生们来到“刨肉桂”非遗体验区。肉桂作为我们常用的中药材,具有引火归元、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师生们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根据“手稳、心细、力匀”的刨丝关键要点,把整块肉桂通过刀片前后划动,刨成一条条薄如丝带的肉桂丝。随着来回滑动,肉桂的香气在的空气中弥漫开来。
在本次活动的尾声,他们进行了“非遗艾锤”制作环节。师生们将艾绒、决明子等多种中药材原料,小心翼翼地裹入棉布之中,然后反复揉捏,使其逐渐变得紧实,最终形成一个饱满的锤头。接着,他们用彩绳细心地缠绕固定,看似简单的步骤,却考验着耐心与巧劲。在工作人员的悉心帮助下,师生们不断调整捆扎的角度,力求让每一个细节都尽善尽美。当一个个精美的艾锤在手中成型时,师生们手举着自己的作品,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纷纷展示着这些凝聚着心血与智慧的成果。随后,师生们还一同品尝了药膳美食,在香气中感受传统食疗的智慧,进一步领略中医药的博大精深。
此次科普活动,是广州“科普开放日”系列的重要一站,也是采芝林响应“百千万工程”的生动实践。通过“参观+非遗制作+药膳体验”的模式,不仅为师生们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医药文化的平台,还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未来,采芝林将继续开展更多类似的科普活动,助力中医药文化走进社区、校园等,为“百千万工程”注入新的动能。
文/图:陈彦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