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白云山和黄科研团队与国内外多所知名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在中药现代化和二次开发研究领域取得系列重要研究成果,系统性地展现了白云山和黄在中医药基础研究、质量控制及工艺改进等关键环节的综合科研实力与创新能力。
两项复方丹参片研究成果登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提供新依据。
1月,我司现代中药研究院科研团队与广州医科大学药学院余细勇团队合作在中文核心期刊《药物评价研究》发表研究成果,公司余汇博士为第一作者。隐丹参酮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的心室重构,降低心肌梗死面积和纤维化。复方丹参片通过改善心肌微循环和调节心室重构进程,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功能的修复提供了具有中医药特色的辅助治疗选择。
7月,公司研究院科研团队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孙晓波团队合作的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期刊《Chinese Herbal Medicines》发表,证实复方丹参片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心室重构,其作用机制可能是调控AMPK/mTOR信号通路激活自噬。
中外合作研究登国际期刊,科学验证脑心清片“心脑同治”改善失眠。
3月,我司研究院科研团队和西悉尼大学Dennis Chang团队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Fitoterapia》发表研究成果,公司余汇博士为第一作者,Dennis Chang教授为通讯作者。通过动物实验发现脑心清片对失眠具有治疗作用,可延长睡眠时长并缩短睡眠潜伏期,作用机制是影响神经细胞中γ-氨基丁酸、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生成。脑心清片作为国家医保目录药物,其独特的“心脑同治”机制为失眠患者提供了新思路,为临床上失眠的治疗提供了新方法。
院士领衔研究登国际期刊,发现板蓝根多糖改善仔猪断奶后腹泻新作用。
1月,我司研究院科研团队和湖南农业大学印遇龙院士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Veterinary Quarterly》发表研究成果,公司严曾豪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印遇龙院士为通讯作者。板蓝根制药过程中会产生板蓝根药渣、粗多糖等副产品,本研究通过仔猪动物实验发现,在饲料中添加板蓝根粗多糖能够抑制肠道炎症,调节肠道菌群,从而发挥改善仔猪断奶后腹泻的保健作用,为绿色、高效利用板蓝根制药副产品提供了新思路。
鼻咽清毒颗粒抑菌机制揭晓,提供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新方案。
2月,我司研究院科研团队与天津药物研究院科研团队在治疗鼻咽癌分泌物增多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其抑菌作用和机制,在《抗感染药学》期刊发表研究成果,发现鼻咽清毒颗粒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抑菌作用,其机制与干扰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物膜形成和黏附,以及增加细胞膜通透性有关。该研究为鼻咽清毒颗粒在抗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支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心脉安片质量研究取得新突破,为心血管健康提供坚实保障。
3月,我司研究院科研团队与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科研团队合作在中文核心期刊《药学前沿》发表研究成果,公司张薇博士为通讯作者。通过HPLC法建立指纹图谱,确定37个共有峰、指认19种成分,覆盖4味药材,结合化学模式识别精准把控质量差异;同时建立6种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系统稳定、重现性好。突破了原有单一成分质控模式,为心脉安片建立了更为全面系统的整体质量评价体系,科学确保了心脉安片治疗心血管疾病疗效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膜分离法制备复方板蓝根颗粒,为工艺优化提供新路径。
1月,我司研究院科研团队在中文核心期刊《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发表研究成果,膜分离法制备复方板蓝根颗粒具有操作简便、耗能少、成本低且成品的有效成分含量高、服用量少等优点,为优化复方板蓝根颗粒生产工艺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吴川市药用植物资源研究取得新成果,助力中医药产业发展。
2024年12月,我司现代中药研究院科研团队与南方医科大学科研团队合作在中文核心期刊《中药材》发表研究成果,基本掌握了吴川市药用植物资源的现状,更新了吴川市药用植物资源的本底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