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 健康科普 >> 内容

煎药不得法 影响其疗效

时间:2021/9/4 11:58:36 作者:韩德承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煎药是保证药物疗效的一个重要环节,古代医家对煎药极为重视。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煮药者,鲁莽造次,水火失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清代名医徐大椿在《医学源流论》中也提到:“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病虽中病,而煎法失度,当必无效。”

古人煎药之法大有讲究,法随病异。

煎药时间

古代的煎药时间是通过加水多少来控制的。齐梁间著名医药学家陶弘景就提出:“凡煮汤,欲微火,令小沸。其水数依方多少,大略二十两药,用水一斗,煮取四升,以此为准。”一般药物按当时的度量衡每二十两药物加水一斗的比例,煮至水剩四升时,说明药物已经煎好。李时珍曰:“陶氏所说,乃古法也。今之小小汤剂,每一两用水二瓯为准,多则加,少则减之。如剂多水少,则药味不出;剂少水多,又煎耗药力也。”根据不同方剂,发汗、涌吐、泻下等方需要少量的水,煮较短的时间,而补益方剂需要较多的水,煎煮较长的时间。

煎药次数

据《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记载,古代都采用一次煎煮法,即一剂药只煎一次,多分三次服。可是,明代龚廷贤则认为煎药次数与所煎汤剂的功效有关:“凡诸补汤,渣滓两剂并合,加原水数复煎,待熟饮之,亦敌一剂新药。”而现在常规煎药则多采取两煎,因为中药多为植物药,含有生物碱、苷类、有机酸、盐类、鞣质、蛋白质、酶类等多种成分,通过煎煮,把这些有效成分逐渐溶出。若有效成分在浸液中的浓度达到饱和,那么药物的有效成分就不能全部溶出,必须滤去药液,再加入水煎煮,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药材的有效成分继续溶出。并且,像是脂肪油、脂质等有效成分较难溶出,一般要在二煎时才能煎出。

煎药用水

煎药用水是煎药成败的关键,在诸多医药典籍中,对煎药用水有很多论述,如煎药用井花水、潦水、浆水、泉水、甘澜水、东流水等。现代认为,煎药的水属于溶媒之一,通过煎煮,使药物中的有效成分煎出。现在煎药大多直接采用自来水,笔者这是不妥当的。因为自来水要达到饮用卫生安全的标准,自来水厂除了对水质进行必须的净化处理外,通常还要在自来水中加入漂白粉(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钙)等,并使自来水在输送过程中含有一定量的余氯,以达到杀菌消毒之目的。而氯是一种较强的氧化剂,同许多有机物可发生氧化反应。若是用这种含氯的自来水煎中药,必然会对中药有效成分有所影响,使药效大打折扣。只有当自来水煮沸成为开水,余氯才能挥发掉,从而避免余氯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破坏;而在煮开水的过程中,自来水中钙、镁的重碳酸盐会被分解沉淀,从而减少它们与药材中有效成分结合沉淀的机会,提高药汁的治疗效果。因此,煎煮中药应该使用凉白开水,以提高药汁中有效成分的浓度,确保疗效。

另外,也不宜使用桶装矿泉水来煎药,这是因为矿泉水中含有一些矿物质和金属离子(如钙、镁等),它们会与中药里某些有效成分发生反应而降低其疗效。

煎药火候

古人对煎药的火候十分讲究。南朝梁陶弘景就指出:“凡煮汤,欲微火,令小沸。”这是自古以来煎药的基本火候。如果用火过急则会汤液溢出,还可能熬干汤液,不仅造成药材浪费,而且可能造成药物变性而有害于身体。文火慢煎是对一般汤剂的煎药要求,其目的是将有效成分更多地煎煮出来。

然而不是所有的煎剂都要采取文火慢煎,要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药物功效主治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煎法。明末著名医僧胡慎柔云:“古人煎药,各有法度。表药以气胜,武火骤煎;补药以味胜,文火慢煎。”就是说,解表药因以气胜,故需急火速煎,补益药因以味胜,故需慢火缓煎。李时珍对于煎药的火候也十分重视,他说:“须识火候,不可太过不及。……若发汗药,必用紧火,热服。攻下药,亦用紧火煎熟,下硝黄再煎,温服。补中药,宜慢火,温服。阴寒急病,亦宜紧火急煎服之。”

特殊煎法

在中药处方中,常常有“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冲服”等后缀。这些药有特殊的煎法,如果煎药方法不对,会影响疗效。

“先煎”就是把某味药与群药分开先煎。先煎的药一般需打碎先煎30分钟,再入群药同煎。如质地坚硬的介壳和矿物类药物龟版、鳖甲、生石决明、生牡蛎、代赭石、生龙骨、生石膏、生磁石等,虽然经打碎,仍很难煎出有效成分,就需要先煎;有的药如附子、炙川乌、草乌等,需要久煎以减低毒性的,就要遵医嘱煎煮;煎汤代水是指将先煎药煎15-25分钟后,去渣、过滤、取汁代水,再与方中其他药材同煎。

“后下”指含有挥发性成分的饮片,为防止有效成分的散失,不宜久久煎煮,防止香气消散,减弱药效。应在群药煎好前5-10分钟入煎,如豆蔻、砂仁、薄荷等。

“包煎”是指含有粘液质较多的种子类及含绒毛较多的饮片及质轻漂浮的粉剂等,为防止药汁黏稠糊锅、绒毛不易滤出而刺激咽喉、药液不易澄出,多装入纱布袋入群药同煎,如车前子、旋覆花、蒲黄等。包煎药袋的材质应符合药用要求(对人体无害),并有滤过功能。

“另煎”是指一些贵重药物,如西洋参、人参,以及质地较坚硬的细料羚羊角、水牛角等,单独煎2-3小时,去渣取汁后,再将药渣并入群药同煎,最后将另煎的药汁与群药煎液混合调匀服用。

“另炖”是指把药切成薄片,放入有盖容器内加入冷水(一般为药量的10倍左右)隔水炖2-3小时取汁,再与复方中所煎的药汁混匀后服用。

“烊化”即溶化。在其他药煎至预定量并去渣后,将阿胶、鹿角胶、鳖甲胶等胶剂打碎后,置于药液中,用微火煎煮,同时不断搅拌,待需溶化的药溶解即可。或者单独加温溶化,再加入去渣的药液中微煮,如阿胶、芒硝、饴糖、蜂蜜等。

“冲服”是指某些芳香或贵重药物不宜加热煎煮,可研成粉末冲服。如有复煎或三煎,应合并药液后,再加入冲服的药物,然后分次服用或者将冲服的药物按服用次数平均分好,每次服药时加进去。

作者:韩德承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声明:

本网站部分转载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广州医药行业协会|5A级社会组织(www.gzppa.org)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地址:广州市荔湾区沙面大街56号一楼 电话/传真:020-66281015 邮编:510130 电子邮箱:GZ_PPA@126.com
  • 粤ICP备161104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