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湾风物荟萃,名胜云集,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灿烂的文化和独特的风情,孕育了异彩纷呈、历代不衰的荔湾非遗。2023年,广州首个生产性非遗集聚区——荔湾非遗集聚区在珠江钢琴创梦园建成,打造了全市第一个集非遗生产、展示、体验、培训、研发、交流等于一体的综合性集聚发展平台。在这里,“三雕一彩一绣一窑”勾画出岭南工艺在海丝之路上的辉煌,粤剧粤曲诉说着西关旧梦的细腻柔情,茶艺香道氤氲成中国传统文化的悠悠历史,武术医药传递着艺德并举、医武合一的哲学智慧。而采芝林非遗文化,与岭南工艺、粤剧粤曲、茶艺香道、武术医药等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共同诉说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
为增强项目联动辐射,今年,荔湾非遗集聚区引入第二批非遗项目,园区内入驻工作室达到了27家,进一步丰富了荔湾区文化创意产业链大党委链上企业与集聚区业态。在开幕仪式上,西关中医文化、西关助孕诊疗法、广州泥塑、咏春拳、广州剪纸、粤剧、广式硬木家具制作技艺等新入驻工作室代表领取了牌匾。未来,荔湾非遗集聚区将继续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将基层党建与文化深度融合,以党建链串联产业链、服务产业链,实现党的建设和非遗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同频共振。
其中,作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荔湾好物”非遗集市同样热闹非凡。在集市中,采芝林公司非遗文化团队精心布置了一个中医药文化展示区。一幅巨大的中药文创地图放置在展区中央,犹如一幅绚丽的画卷,将中药材的神奇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工作人员站在地图旁,热情地向参观者介绍着每一种药材的独特之处。从东北的人参、鹿茸,到西北的冬虫夏草、黄芪;从华中的“四大怀药”、百合,到岭南的砂仁、陈皮……每一种药材都展示得清晰明了,仿佛带领参观者穿越千山万水,走进中药材的原生地。参观者不仅了解到药材产地的分布,而且借助实物展示,更直观、更近距离地观察中药材的形态特征,深刻感受到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除了中药文创地图外,工作人员还特别介绍了岭南地区的“十大广药”。通过现场讲解和展示,向参观者详细介绍了这些广药的药用价值、历史渊源以及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
在主持人的宣告下,荔湾区首届非遗作品拍卖会正式拉开帷幕。这也是广东省首届线上线下联动的非遗专场拍卖会,填补了非遗在岭南拍卖市场的空白。展柜之中,琳琅满目的非遗作品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欣赏:牙雕精品华丽玲珑,巧夺天工;广彩瓷器精美绝伦,釉色鲜艳;玉雕摆件典雅秀丽,晶莹剔透;广绣作品色彩斑斓,针法细腻;木雕大作工艺精湛,造型古朴……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非遗传承人的智慧和汗水,展现着荔湾非遗的独特魅力。“太美了!没想到我们身边就有这么震撼的非遗作品。”主动报名支援拍卖活动的一名青年志愿者对大师的精品赞不绝口,“这次拍卖会让我对荔湾区的非遗有了更多的了解,也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热爱。”
拍卖会现场气氛热烈,竞价声此起彼伏。一件件非遗作品经过多轮竞价,最终被收藏爱好者们收入囊中。成交作品共24件,成交总额42.15万元。
此次拍卖会邀请了各级非遗传承人、非遗企业、文化机构、收藏爱好者等多元主体参与,并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直播,让更多人直观地感受到非遗的魅力。其中最受瞩目的拍品是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牙雕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民辉大师亲自操刀雕刻的“马到功成”,作品以精湛的雕刻艺术,刻画出一幅富有诗情画意的立体山水图景:三尺牛骨上,苍松挺拔,亭台星缀,山泉飞流;近前细看,更有雍容华贵的牡丹尽情绽放,马儿奔跑嬉戏;再衬以仙鹤飞舞,小桥流水,给人以美好幸福的感觉和无限的联想。作品寄寓着前程似锦的美好祝愿,最终由牙雕爱好者以16.8万元的价格竞拍成功。
“非常感谢这次拍卖会,让我们这些非遗传承人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大师表示,自己的作品在店铺中售卖,可能需要摆放一段时间才能遇到伯乐,但在拍卖会上,藏家争相竞价,十分火热。“我们会继续努力,将非遗手艺传承下去,创作更好的作品,让更多人爱上非遗。”
“非常感谢这次拍卖会,让我们这些非遗传承人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大师表示,自己的作品在店铺中售卖,可能需要摆放一段时间才能遇到伯乐,但在拍卖会上,藏家争相竞价,十分火热。“我们会继续努力,将非遗手艺传承下去,创作更好的作品,让更多人爱上非遗。”
近年来,荔湾区深挖历史文化内涵,串珠成线、连片成面,高质量建设荔湾非遗,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荔湾非遗将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充足的底气、更加有力的举措,赓续岭南文脉,弘扬丝路精神,让荔湾非遗薪火相传。
作为荔湾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采芝林在此次活动中展现了其在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积极态度和扎实行动。同时,采芝林秉持匠心传承,坚持选用道地药材,遵循古法炮制,致力于将传统中药文化发扬光大,为传承与发展中医药事业贡献力量,让这一宝贵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选自广州荔湾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