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药政信息 >> 热点关注 >> 内容

从买产品到买能力,Biopharma的并购方式正在转变

时间:2022/6/29 15:25:12 作者:同写意 来源:同写意

生物制药(biopharma)行业的时代正在迅速变化。从2019年到2021年,生物技术的总投资几乎翻了一番,这也为生物技术产品的平均溢价涨幅从2018年的51%增加到去年的71%做出了解释。

还有一点:过去五年里,生物技术公司(biotech)的产品在整个药物市场中占比55%,而2012年至2016年,这一比例仅为30%。在投资的支持下,生物技术公司也更愿意将自己的产品推向市场。

这对大型生物制药企业(biopharma)意味着什么?Accenture Life Sciences的一份报告显示,促进公司发展的传统方法不再适用,需要重新考虑并购方式。

Accenture的高级董事、全球生命科学负责人Petra Jantzer在一次采访中说道:“我们的确认为现在正处于行业持续转型的阶段。”

生物技术行业不断变化的格局引发了重视创新的这一转变,但很显然,新冠疫情加快了转变的速度,最明显的就是mRNA技术。不过,许多其他方面的创新也在迅速改变这个行业,比如机器学习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

Jantzer表示:“头部企业已经开始将这些复杂的生物问题转为计算机上的问题。他们使用技术和数据支持整个管线,将传统的概率创新法转变为更具确定性的方法,这些确实需要一整套新功能。”

Accenture的结论是基于对全球前30家生物制药公司,在2010年至2021年间进行的约300宗并购交易的分析。分析师将并购活动分为四种:the Builder法、the Architect法、the Ecosystem法和the Controller法。

The Builder法是指收购潜在利润丰厚的后期产品。BMS于2020年斥资131亿美元收购MyoKardia就是一个例子。

The Architect法相对来说是进行比较早期的收购,不仅是获得产品,更重要的是获取技术平台。例如,赛诺菲去年以32亿美元收购Translate Bio及其mRNA技术。

上述两种方法占并购交易的70%左右。但过去五年中,使用the Architect法的交易增长了30%,而the Builder部分的交易相对稳定。

Jantzer说:“我们真心希望the Architect法能得到更多使用。我们认为,仅购买昂贵的后期产品的传统the Builder法,未来的使用将大幅下降。”

其余30%的并购交易方式可以分为the Ecosystem法和the Controller法。前者的目的是获得提高创新的能力,通常是人工智能或数据分析等。Accenture认为,这种方法的使用频率正在迅速增加。罗氏2018年以19亿美元收购Flatiron Health及其癌症分析能力就是一个例子。

The Controller法则更多地与地理扩张或垂直整合有关,以期对供应链进行更多控制。辉瑞在这方面有所涉及,2015年斥资170亿美元收购Hospira,获得后者在全球注射类药物领域的优势。

Accenture表示,未来企业的思路应该是通过并购获得新平台,从而获得技术优势,而不是通过传统的方式挖生物技术公司的墙脚,获取他们的潜在产品。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个以平台为中心的战略,Accenture建议,企业应该摆脱围绕治疗建立的传统组织,对公司进行重组。分析师们称,建立一个直接向高管汇报的科技孵化器可以是一个开始。

Jantzer认为企业真的要开始转变并购方式了,他们建议先从接受这个平台概念开始,边推进边学习。

作者:同写意 来源:同写意

声明:

本网站部分转载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广州医药行业协会|5A级社会组织(www.gzppa.org) © 202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地址:广州市荔湾区沙面大街56号一楼 电话/传真:020-66281015 邮编:510130 电子邮箱:GZ_PPA@126.com
  • 粤ICP备161104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