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学员贯彻落实国家食品药品相关文件精神,提高中药生产、经营和科研人员的识别能力及业务水平,适应新版《药典》的要求,广州市药学专业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广州医药行业协会决定举办中药鉴别知识培训班,由协会中药材分会承办培训工作。该培训班历时半年之久,每周一课,邀请省内资深教授专家授课,内容包括中药材鉴定,岭南药物发展史等,提高了广大中药学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据培训班方案安排,于12月17-18日开展为期两天的中药材实地考察采集实践活动,到陈皮种植基地和陈皮村体验馆进行参观以及实地考察采集认识中草药。此次活动,共有专家,学员,会员单位等共70多人参加。活动圆满成功,学员们评价很高,纷纷表示收获颇多。
活动第一天,到陈皮种植基地和陈皮村体验馆进行参观考察。陈皮,属于日常家居必备品,即是食材,也是具有多种功效的中药材。对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抗衰老等方面都有药理药效。而新会陈皮,因其地理位置适合茶枝柑树的成长,是广陈皮的地道药材,更是十大广药之一。新会陈皮种植基地,位于江门市新会区会城南坦岛,占地160亩。基地里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一大片绿油油的茶枝柑树,散发着无限青春活力。茂盛的枝叶上,挂满沉甸甸的果实。朴实的果农细心地用剪子将果蒂一并剪下,保证果皮完整。艳黄色的果筐装满了刚剪下的果实,整齐地排放在路边,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下。基地设有参观室,展示了不同年份、产地的陈皮和陈皮制品,如一年天马村陈皮、五年的小冈镇陈皮、十年的双水镇陈皮等,甚至还有54年的陈年陈皮。如何选择新会陈皮,是一门学问。可用“四断法”:一看、二闻、三摸、四吃来辨别。基地还安排了果农现场展示剥皮技巧,熟练地展示了“对称二刀法”,果皮被完整剥开。参加活动的人们不禁跃跃欲试,殊不知看似容易,做起来难,很多人都不能完整地把陈皮剥下来。据悉,经过数十年的陈皮,若形状仍为三瓣完整无缺,为之极品。之后,前往陈皮文化体验馆参观。一进体验馆,清香的陈皮味扑面而来,让人心旷神怡。陈皮文化体验馆分为前厅、竹光隧道、陈皮新韵区、陈皮飘香区、互动体验区等,以“陈皮飘香,竹径通幽”为主题,全方位、立体的展现新会陈皮文化。体验馆最大的特色就是高科技的应用,包括多媒体“阿凡达”式的展示空间,学员们通过三维动画,多媒体虚拟成像的方式,观看了“仙鹭赐种”的神话故事,了解新会陈皮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活动第二天,以圭峰山为采集地,实地考察采集认识中草药。这是一次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全体学员分为三个小组,每组2-3个专家,带领学员们认识、学习山上的各种中草药。进入圭峰山,绿荫如盖,沿着古朴而不失大气的永镇山门的登山古道拾级而上,各式药材,各类中草药就藏在密密的丛林当中,如海金沙等。学员们在专家的指引下,仔细辨认各种植物、药材的特征,有些还就着植物的特征就直接讨论起来。看见不认识的植物,立刻发问,专家们也在教导的过程中,互相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氛围十分浓厚。可惜时间有限,在山上辨认植物和药材时,有学员小心翼翼地将药材采摘,携带至山脚,再与其他组员们共同讨论,有的甚至还带回到每周一次的“商鉴会”上,由专家进行讲解学习。
两天的实践活动转眼就结束了,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活动,与前期课堂知识相呼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专家们的带教指导下,学员们不仅提高了个人野外识药能力,同时加深了对中药的感性认识,深刻领略了中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学员们都表示会将中医药文化更好地发扬传承下去,共同推动中医药行业健康持续发展,为人类健康作贡献。(广州医药行业协会中药材分会)
学员们向专家们请教新会陈皮的辨别特征
陈皮基地的工人现场示范剥皮技巧
中药材分会专家、采芝林药业副主任中药师在为学员们讲解辨认技巧。
三人行必有我师,学员与专家相互学习。
广州医药行业协会中药材分会中药鉴别知识培训实践活动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