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药政信息 >> 行业动态 >> 内容

突破技术壁垒 改良传统老药---百洋制药领跑渗透泵二甲双胍高端剂型研发

时间:2019/2/26 11:29:23 作者: 来源:中国医药报

二甲双胍往往贯穿于糖尿病治疗的全程。如今,对这款经典降糖药,我国糖尿病患者有望用上更高端的剂型。

记者日前从青岛百洋制药有限公司获悉,该公司渗透泵控释型二甲双胍(商品名奈达)在国内的技术审评已经结束。不同于国内市场已有产品,该产品只需一日服用一次,即可满足患者控制血糖水平的需求,且24小时维持血药浓度稳定。

据悉,作为百洋制药实施“中美双报”战略的高端仿制药之一,奈达在我国有望先于美国市场销售。该产品已于2018年12月27日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据青岛百洋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雷继峰介绍,目前预备发往美国的药品已完成生产和检验,将于近期发货,这意味着,美国高端仿制降糖药物市场上,将出现中国药企的身影。

聚焦经典降糖药二甲双胍

糖尿病被视为“富贵病”,根据发病机制的不同有多种分型,其中以2 型糖尿病为主。近年来,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显示,我国18岁以上成人2型糖尿病发病率已达10.4%。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降糖”是头等大事,如果患者血糖长期控制不佳,并发症将接踵而至。医药领域的科技进步为对抗糖尿病提供了有力武器,科学家们发现和发明了一系列糖尿病用药,其中二甲双胍于1957年首次在临床上使用,后被证明具有降血糖和保护心血管等作用,再加上价格低廉等因素,逐渐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

目前,二甲双胍药物剂型众多,包括普通片、肠溶片、缓控释片等。以2016年的市场状况来看,全球二甲双胍市场的64%被以缓控释剂型为代表的高端剂型占有,尤其在美国,缓控释剂产品的市场份额高达94%,而这一数据在我国仅为22%。

这一差距某种程度上受产品供给的影响。“允许在国内上市使用的二甲双胍药物有300多种,但还没有控释剂型的产品。”据百洋制药营销中心项目总监杨峥介绍,选用普通制剂的患者一天要服药三四次,控释产品却只需一天用一次药,“我们希望能够用全球顶尖的技术对已有药物进行改良,让我国更多的患者从中获益。”他说。

百洋制药瞄准渗透泵控释技术的产品进行仿制。渗透泵控释技术是口服制剂“金字塔顶端”的一种制剂工艺,应用于降糖药,能令药物有效成分以恒定的量及速率在人体内释放,消除血药浓度的波峰波谷现象,进而减少副作用的发生。因为服药后人体的血药浓度在24小时内保持在恒定水平,患者只需每天服药一次,这大大减少了漏服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药物依从性。

突破渗透泵技术壁垒

“渗透泵控释技术的口服制剂生产工艺更难、生产成本更高,目前美国二甲双胍Top10的品牌中,也仅有3款产品应用此技术。”杨峥说。

事实上,在其他治疗领域,应用到渗透泵控释技术的口服制剂也寥寥无几,足见这一技术的难度之高。

挑战客观存在,百洋制药为此提前进行了技术储备。据雷继峰介绍,百洋制药在10年前就收购了一家地方药企,并开始和一些高校及研究机构展开渗透泵技术相关合作,在新工厂设计和建设时,百洋制药也考虑到该工艺产业化的需求,购置了特定的设备。

企业要突破的不仅是技术难关,还有原研药企的专利壁垒。“原研药厂家的专利实际上要到2021年3月才到期,我们从一开始就选择了专利挑战的技术路径。”雷继峰说。

据他回忆,原研药企设置了特别的专利保护。令雷继峰印象深刻的是,原研药企对其产品血药浓度的达峰时间进行保护,并将“一天一次”的服用方法专利化。为了避免侵权,在历经两年的专利诉讼博弈后,百洋制药凭借独具创新的渗透泵控释技术,最终在专利大战中突围,双方达成了和解。

2018年12月27日,美国FDA正式批准了百洋制药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渗透泵型)的上市许可,ANDA号为A209993。“中国企业在专利诉讼上积极应对,在渗透泵控释技术上更是得到了FDA的认可。”雷继峰的话语中难掩激动之情。

百洋制药在其官网发文表示,这次获批标志着公司“在缓控释高端制剂产品研发、生产及质量体系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跨入制剂国际化的先进制药企业行列”。

向世界水平看齐

百洋制药致力于成为国际化高端仿制药平台,其商业模式是海内外共线生产,“中美双报”同销,对于仿制药研发和生产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到百洋制药之前,雷继峰曾在跨国药企工作近20年,对国际先进制药工厂有着深刻的了解。“我们需要将人才、技术、设备、工艺等方面的优势都结合起来,才能做好一个高端产品。”在他看来,仿制药要与原研药质量和疗效一致,并且要在长年累月的生产中保持质量稳定,需要一个强大的技术平台来支撑,这个技术平台的设备、员工操作技术水平、工艺控制标准都要有“一致性”,才能保证产品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

技术平台构建的关键是人才。既要“走出去”,向国内外优秀的制药企业学习,也要将优秀的人才“引进来”,请技术合作方的专家到工厂来指导,为员工提供到高校进修的机会……雷继峰用“不惜代价”来形容百洋制药的人员培养模式。

目前,百洋制药的技术平台已经攻破了渗透泵、微丸包衣等高端缓控释制剂的研发和产业化难题,对此成绩的取得,雷继峰归因于“实干”二字。“过去几年,虽然(渗透泵控释)产品没有销售,但是工厂投资了很多物料让大家去练兵。在奈达向FDA申报之前,我们已经进行了十几批试生产,既磨合了设备,又锻炼了队伍,同时把这个产品的工艺做得很稳定、成熟,这使得我们在接受FDA检查时能一次通过。”他举例说明。

雷继峰表示,仿制药的销量最终要靠技术和质量来驱动。“重点要把仿制药的技术做好、质量做好、规模做起来,然后才会有一定的成本优势。”他认为,在技术提升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投资,制剂水平才能慢慢向世界先进水平靠近,而这正是百洋制药的发力方向。

作者: 来源:中国医药报

声明:

本网站部分转载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广州医药行业协会|5A级社会组织(www.gzppa.org)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地址:广州市荔湾区沙面大街56号一楼 电话/传真:020-66281015 邮编:510130 电子邮箱:GZ_PPA@126.com
  • 粤ICP备161104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