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4月29日,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与国家中医药博物馆联合主办的“生生之道——中医药非遗主题展”在北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幕。作为中医传统制剂方法(小柴胡制剂方法)非遗保护单位,白云山光华制药此次受邀参展可谓亮点纷呈。这是继4月18日人民大会堂“传承好古方 传承好家风”活动、4月19日第二届中医药文化传承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后,光华小柴胡在首都的又一次精彩亮相。

白云山光华小柴胡非遗活态展示现场展位
据悉,本次展览精心设置了“文脉赓续 大医精诚”“生命智慧 上工之道”“四时颐养 形与神俱”三大单元,聚焦近50项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以此演绎中医药的根与魂、道与法、术与技,展开中医药融入生活、焕发生机活力的生动长卷,体现出中医药作为中华文明宝库钥匙的多元价值。

展厅掠影
白云山光华制药围绕小柴胡汤方以及“去滓再煎”古法为核心的七道工序,通过现场沉浸式体验、精彩纷呈的讲解,深入浅出地揭示了千年医圣经方“小柴胡汤”的奥秘,让观众感受中医药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现代活力。
白云山光华小柴胡展位活动现场
千年古方焕新登场,小柴胡展位前人头攒动,成为全场焦点。“没想到小柴胡这么好喝!”现场嘉宾们惊喜连连,“一直以为中药会很苦,才发现小柴胡的口感竟然如此令人惊喜,完全颠覆了我的想象!” 另一位嘉宾也连连称赞:“小柴胡不仅味道好,还让我感受到了中医药文化的深厚底蕴,真是一次难忘的体验!”现场嘉宾纷纷为小柴胡的创新与传承点赞。本次活动吸引了包括中国新闻网、中国青年报、中新网在内的多家权威媒体的关注与报道,彰显了白云山光华小柴胡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白云山光华小柴胡非遗展位
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8月。白云山光华小柴胡将以其独特魅力打动八方来客,让世界见证中医药文化守护人类健康的千年智慧。
小柴胡汤的历史渊源
小柴胡汤沿自东汉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由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生姜、甘草、大枣共七味中药组方,以书中记载六大古法之一的“去滓再煎法”工艺制成,主治伤寒疫症,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

白云山光华小柴胡展位陈列品
现代剂型的创新与研发
上世纪90年代,白云山光华制药在先师岭南经方研究和应用的基础上,研制成药性更平和,更适应现代大众自诊、自购用药的现代颗粒冲剂——白云山光华小柴胡颗粒,有解表散热、疏肝和胃的功效,用于外感病,邪犯少阳证,是家庭常备用药。

白云山小柴胡颗粒
医圣传承与品牌认可
2011年11月,在第十届张仲景医药科技文化节上,南阳医圣祠授予了白云山光华制药“医圣经方 一脉传承”荣誉牌匾。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小柴胡传统制剂方法的传承保护单位,白云山光华制药获此殊荣,不仅是得到了中医祖庭——中国南阳医圣祠的高度认可,更奠定了其在医圣经方领域的第一品牌地位。
非遗传承与创新发展
近年来,白云山光华制药始终秉持“光大中华医药 关爱生命健康”的使命,组建了非遗传承及讲解员队伍,团队获“广州科技创新南山奖”;兴建光华医圣堂,不仅荣获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等称号,还成为广州市文化馆“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特色分馆”;积极参与科普展演宣传,持续在全国开展“传承好古方,传承好家风”大型公益活动,今年第八届首次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以更高站位、更广视野、更深情怀奏响“传承与创新”的时代强音;连续举办了两届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得到诸多业内顶尖专家指导与肯定;首创小柴胡颗粒指纹图检测方法已进入《中国药典》(2025版);新建的小柴胡现代化生产车间获“中国好技术”等称号。通过以上举措,让“老药方”焕发出新生命。
市场认可与品牌荣誉
如今,白云山光华小柴胡颗粒已然成为家喻户晓、老百姓喜爱的民生消费品。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连续多年蝉联同类产品全国市场第一名,斩获“CCTV品牌强国工程”、“广东省单项冠军”产品、“广东好礼”品牌、“广州国企有礼”家用好物等多项荣誉,入驻故宫永和宫御医药馆-岭南药家广药之家,成为当之无愧的国货潮品。
此次参展,白云山光华小柴胡不仅为观众带来了沉浸式的中医药文化体验,更是一次对传统中医药的深度传承与创新展示,生动诠释了中医药“生生不息”的时代魅力。未来,白云山光华制药将继续以振兴医圣经方为己任,全力打造“医圣经方第一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为中医药非遗保护事业注入新动能,让千年国粹焕发新生机,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