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药政信息 >> 热点关注 >> 内容

广东“中医药强省”战略入快轨

时间:2010/11/18 10:13:20 作者: 来源:国际金融报

  从中药强省到中药强国,不仅是一个文化的课题,也链接着国家的产业未来。

  近年来,关于中医药的存废之争愈演愈烈,几近达到高潮,以部分名人为代表的反对派宣称中医药是伪科学,发动联合签名取缔中医药行动。而支持派则承担起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发起告全国同胞书,倡议振兴中医药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瑰宝的中医药文化,在争议中跌宕前行,而与区域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结合,成为其发展的一个出口。

  中医药文化:从民族遗产走向世界

  早在1953年,毛主席就说过:“中国对世界有三大贡献,第一是中医。”1954年,他又在一次重要批示中指出:“中药应当很好地保护与发展,我国的中药有几千年历史,是祖国极其宝贵的财产,如果任其衰落下去,将是我们的罪过。” 

  有着5000年悠久历史的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与疾病长期斗争的过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其有效的实践和丰富的知识中蕴含着深厚的科学内涵,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也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然而,近年来,中医药文化遭到了各方的冲击。一方面是西学理论的登陆,与其展开论战。另一方面,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世界观、价值观的转变等多元文化因素也冲击着中医药文化理念。而尽管一直缺乏事实依据,关乎中医药文化的相关负面信息总被炒得沸沸扬扬,例如王老吉、霸王等秉承中医药文化理念的企业在是非中都备受苛责。另外,产业化与品牌化没有有效的推进,也形成了中医药文化发展的一大障碍。

  不仅如此,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一种文化能形成一个国家的形象标签,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从而带动产业复兴、驱动经济的连环壮大。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命力和价值对于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将起到强大的支撑,而中医药的产业化也将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于是,保护中医药文化,弘扬中医药文化精髓已成为顺势而为的时代使命。

  中医药文化:吹响中药强省集结号

  保护、弘扬中医药文化关乎着民族产业的复兴和国家经济的驱动,是时代的使命,也成为国家与区域发展的重要战略组成。

  近日,第二批“广东省岭南中药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广州公布,霸王、王老吉、乌鸡白凤丸等13家单位的45个秘方通过审批进入名录,同时,霸王集团还获得“中药世家”的认定。保护名录的公布,既是广东省打造中药强省的重要举措,也对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和中国民族产业的崛起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据了解,2005年,广东省在全国率先吹响“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号角,提出以整合资源、发展事业、做强产业、弘扬文化为总方针,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完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中医药制造和流通产业体系,以打造名院名科、名药名厂、名店名城、名医名校和自主创新、国内国际合作,弘扬岭南中医药文化为重点,全面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工作。时至今日,广东基本实现了中医药强省建设的初级目标,中医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2008年,全省中药企业工业总产值180亿元,比2005年增长92%,一批中药骨干企业通过整合资源,实现了资产增值和跨越式发展。

  “中药强省”的响亮号角不止在广东吹响,在广西、浙江、江苏等中医药资源丰富的地域也节节响应,渐成燎原之势。然而,中药强省只是中医药复兴行动的开始,把握机遇,直面使命,最终实现中药强国的梦想才是国人对中医药文化全面复兴的时代担当。 

  机遇与使命:从中药强省到中药强国

  早在2004年,全世界年中药贸易额已超过400亿美元,而且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当时在全世界年中药贸易额中,日本占80%,韩国占10%,东南亚以及欧洲国家占5%,而中药的老家——中国仅占5%。面对尴尬处境,我们不禁反思:“中药发源地”如何才能“中药强国”?这已是摆在国人乃至中医药产业面前的现实命题。

  毋庸置疑,我国有着得天独厚的中医药文化优势:我国中医药文化有博大精深的治病机理和极其丰富的内涵,数千年的沉淀是其他国家所不能比拟的,同时我国还拥有丰富的中药原材料。而从中药强省到中药强国,正是中医药文化发展的核心路径。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遗产,通过自主创新与现代生活需求相融合,满足当代人们之所需,进而对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驱动影响,为国家与区域注入全新的经济活力,这是中医药文化成就中药强国的真谛。

  当前,我国中医药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09年4月,国务院制定了《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中医药发展提出了很多政策支持;同时,现代中医药产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将以具有中国独立知识产权和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与生物医药产业并列为21世纪中国健康产业发展的两大支柱;而当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生命科学的突破,为中医药产业化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和驱动力。另外,中医药产业化已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发展基础。如霸王、王老吉等知名民族企业,致力于用高新技术实现中医药产业的科学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发展,构架现代高新企业与传统中医药的核心价值链,在市场上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也实现了品牌的增长奇迹。

  除此之外,随着中国文化的不断传播、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国际上对中医药的科学价值和药用价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沟通。同时,很多国外企业开始对中医药产业在国外的推广和应用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合作意向,这标志着中国中医药产业走向国际合作的模式和合作的切入点呈现出多元化趋势,进入了一个不断研究和探索的过程。

  内部的发展机遇和外部的国际环境赋予了当下中国中医药产业良好的复兴势头,把握时机、乘胜前进成为中医药产业决胜未来的关键之所在。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日前发布报告称,未来10多年,我国中医药事业将进一步现代化,形成中西医有机结合的医疗保健体系,构筑总产值超过4000亿元的中医药产业。

  事实上,从国家战略层面而言,中医药文化应当承担更重要的责任。中医药文化不仅传承优秀的文化遗产,也将服务于现代人们的生活,形成巨大的经济与社会价值,成为富民强国的重要途径:数据显示,中医药文化发展得当,可以为国家省去大约7%的GDP,同时稳定民心,和谐社会,其价值与内涵也将为中国的国家形象塑造提供丰富的支撑!

  

  相关链接

  霸王、王老吉进入岭南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9月3日,为贯彻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建设文化强省、中医药强省战略布局的指导方针,第二批“广东省岭南中药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新闻发布会在广州隆重举行,霸王、王老吉、乌鸡白凤丸等13家单位的45个秘方通过审批进入名录,同时,霸王“中药世家”获得认定。

  据悉,此次会议是岭南文化节的重要组成,也是广东打造中医药强省的一个重要步骤。中医药文化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随着时代的发展,“治本中医”在“治标西药”的猛烈冲击下,文化身份逐渐丧失,传统规范不被承认,许多传统医疗技术濒临消亡。如何让中医药传统文化重获生机,成为了国家文化保护的重大问题。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中药之乡”——广东岭南,开始加快对中医药文化遗产挖掘、认定、保护、发展的进程,霸王、王老吉、陈李济、潘高寿等也正因此而顺利“登榜”。

  除公布名录外,此次会议还对霸王“中药世家”进行了认定。据广东省医药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俊修介绍,“世家”认定需要参考四大标准:历史、传承、保护及对社会的贡献,只要企业满足50年以上或直系亲属四代以上传承等条件,均可提出“世家”认定申请。霸王是“世家”的首位成员,未来广东还将认定更多的“世家子弟”,如“腊肠世家”、“月饼世家”等,让广东的传统文化能够受到更好的保护并且不断地传承发展下去。

  此次会议的召开对于中医药企业来说,具有标志性的意义:一方面,它代表着市场对于中医药各类产品的日渐认可,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政府对于传统中医药发展现代产业的重视与支持。让有价值的中医药文化得以传承,既能维系中华文化的发展脉络,又有助于中国民族企业的发展,让世界见证中国民族品牌崛起的力量。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一直走在时代的前端。打造文化强省、中医药强省,是具有战略性发展眼光的另一体现。此决策的实施,既响应了中央关于“用政治体制保障经济成果”的号召,又推动了广东传统中医药企业的成长与发展。相信,在广东的带头示范作用下,中国的中医药民族企业,将迎来春天。
作者: 来源:国际金融报

声明:

本网站部分转载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广州医药行业协会|5A级社会组织(www.gzppa.org) © 202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地址:广州市荔湾区沙面大街56号一楼 电话/传真:020-66281015 邮编:510130 电子邮箱:GZ_PPA@126.com
  • 粤ICP备161104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