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药政信息 >> 行业动态 >> 内容

中成药集采在即,多种原料酝酿再次涨价

时间:2021/9/15 13:08:26 作者:傅青主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2021年9月14日,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就《广东联盟清开灵等58个药品集团带量采购文件(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意味着中成药集采已提上日程。征求意见稿显示,参与本次集采品种报量的联盟地区包括广东、山西、河南、海南、宁夏、青海、新疆等7省份。选定的药品是基本药物目录内用量大、采购金额高的58个通用名药品的全部剂型及规格,覆盖了多个常见独家与非独家品种。

中成药集采,是医保控费和降低药价的必经之路,但在中药材价格连续普涨的大背景下,笔者认为,仓促开展中成药集采,有可能助推高相关中成药原料价格和中标价格,给中药企业乃至医保控费进程带来负面影响。

中药材价格连续上涨,中成药企业不堪重负

作为特殊的农副产品,国内中药材生产和行情周期性规律十分明显,当前是中药材行情上涨周期的第二年,上行压力非常大。近5年,综合200指数平均振幅在18.5%左右,每年给产业造成超过230亿元以上的行情波动空间。一方面,给资本介入炒作创造机会;另一方面,中药材价格跌宕起伏,严重影响中药原料的稳定持续供应。

从2020年开始,美元的连续超发,造成全球性通货膨胀加剧,游资和热钱急需寻找安全的投资地和投资渠道,大宗农副产品特别是刚性需求明显的中药材原料,率先成为标的;同时,随着产销对接加快,传统药材市场的经营者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往往通过囤货待涨来赢利。

在此背景下,国内中药生产企业、中医诊所等需求端不堪重负。天地云图中药大数据平台通过多渠道监控发现,2021年上半年,国内中药饮片、电商渠道和出口渠道对中药材原料的消费,分别下降1.03%、2.36%和3.14%,中药材消费“有价无市”现象非常明显。

原料价格稳定是开展中成药集采的关键

笔者认为,目前开展中成药集采,一是可能造成中标企业无法履约供货。绝大多数中药材农副产品属性,导致其依然要“靠天吃饭”。2009-2010年,人参、三七和党参等核心中药工业原料曾在一年内出现近10倍以上的价格暴涨;2020年下半年至今,连翘、生地等大宗原料,同样出现价格翻倍上涨的行情,且仍有继续上行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中成药生产企业该如何保障中标产品稳定生产和供应?允许提价,则违背了同等质量下低价中标的规则,且提价依据如何采信?不允许提价,中标企业极有可能赔本履约。

二是可能出现中标产品越招标价格越高现象。目前中成药生产企业的原料采购,普遍采用“招标竞价,价低者供货”原则,“低限投料”现象也存在,目的就是最大程度地降低原料成本。如果通过集采“正本清源”,实现“优质优价”,则可能面临中成药因质量提升而“越招越高”的尴尬局面。

三是警惕出现垄断原料行为。多家企业生产供应某一药品时,目标相对分散,原料也容易组织。而当中标结果集中于几家企业后,目标就更为突出,资本炒货商也更容易“围猎”中标产品的核心原料。特别像大活络丸、连花清瘟、小儿肺咳等多种原料组成的复方品种,若有一味冷背原料被掌控,企业就会面临生产困境。如果某投标企业提前储备竞争对手的核心原料,或在中标后刻意抬高原料成本,那么这种原料垄断的杀伤力会很大。

计划纳入集采的中成药大品种,普遍面临原料瓶颈

天地云图中药大数据平台对计划纳入集采的中成药品种原料分析发现,广东本次公布的名单中共有139个品规的中成药品种,涉及中药材原料216种,其中有76种药材价格出现超过10%的涨幅,占比35.19%,整体涨幅为21.86%,高于过去5年的市场行情平均振幅。

涨价最明显的如紫苏子、木鳖子、地黄、连翘、郁金、补骨脂、佛手、川芎、白芍、白芷、瓜蒌等,平均涨幅都超过80%,给相关企业造成极大的原料成本压力。而其他尚未涨价的品种,普遍是产大于需或少人关注的冷背品种,一旦相关中成药纳入集采,不排除这部分行情暂时稳定的品种,也进入价格上涨序列,企业则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中成药集采,仍需不断论证和完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中成药集采或会出现以下趋势:

一是小范围少数品种试水。如前所述,笔者认为政策的全面实施尚有难度,大概率会进行小范围、少量品种的试水,以完善集采标准和流程、弥补政策漏洞,培养平台技术力量。

二是支持投标企业原料溯源体系建设。如果投标企业没有充分的原产地保障能力和原料储备,一旦中标,面对巨大的中成药采购需求,原料保障必成“命门”,稍有不慎即成“死局”,故预计各大企业会继续加大进驻药材产地的力度,加强对核心原料的战略储备。在此背景下,集采组织部门也必将在评分标准、质量层次划分上,刻意向“道地药材原料溯源”倾斜,这对加快中药材溯源体系建设,提升中药整体质量水平,将是大大的利好。

三是中成药集采或将从挂网交易开始。在评价体系、原料溯源体系和保障体系等未能到位之前,对中成药集采的争议颇多。预计集采组织部门可能会先将医疗机构现行采购的中成药实行“挂网交易”,先透明采购流程和交易价格,为未来大规模集采储备相关底层数据,这不失为一种务实的“过渡方法”。

四是大数据平台建设将迎来历史机遇。中药不同于化药和生物制品等标准品,原料来源是其质控的核心。但中药原料的评价体系极为特殊,历史渊源深厚,个性化特征明显,种源、原产地、生长周期、采收时间和方式、农药和化肥使用、初加工方式和炮制过程等,都将影响原料的品质。而评价体系的建立,必须依赖“全产业链数字化”“中药产业大数据平台”来实现。(作者为天地云图中药产业大数据平台创始人)

作者:傅青主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声明:

本网站部分转载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广州医药行业协会|5A级社会组织(www.gzppa.org)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地址:广州市荔湾区沙面大街56号一楼 电话/传真:020-66281015 邮编:510130 电子邮箱:GZ_PPA@126.com
  • 粤ICP备161104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