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药政信息 >> 热点关注 >> 内容

商务部发布《2017年中药材流通市场分析报告》显示中药材市场总体向好

时间:2018/7/10 11:42:57 作者: 来源:中国医药报

    6月26日,商务部发布《2017年中药材流通市场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分析了2017年中药材国内市场行情和进出口贸易行情,展望了中药材流通发展趋势。

    《报告》显示,2017年中药材国内市场价格整体保持平稳,品种价格波动幅度收窄;中药材种植受到政策鼓励,家种品种供应量持续增加;野生及动物类药材产能不足,需求稳步增长;药食同源品种发展势头强劲,已成为增长主力。

     《报告》指出,2017年随着国际市场回暖,我国中药材进出口量双增长,亚洲仍为进出口主要地区;在“一带一路”建设助力下,对沿线国家和地区中药材出口大幅增长;贵细中药材进口增速较快,人参产业亟待升级;随着行业标准不断提升,中药材出口品质持续好转;民营企业成为中药材进出口主力。

国内市场平稳

品种价格波幅收窄

     《报告》显示,2017年中药材流通市场价格整体保持平稳,略有下滑。从反映全国中药材整体价格情况的“中药材综合200价格指数”(我国200种主要大宗中药材市场价格的综合加权)来看,价格指数在年初最高达到2700点,随后缓慢回落,年底点位为2350.80点,虽有所下降,但仍高于2016年的年初点位。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国家对中药材产业扶持力度不断增强,中药材种植面积大幅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中药材种植面积较上年增长3.5%,种植面积达到3466.89万亩(不含林地和野生药材),家种药材供应量持续增加。预计今后几年中药材种植面积将进一步扩大,到2020年我国中药材种植面积将超过6620万亩(含林地种植面积),种植品种供应量或将进一步激增。

     《报告》指出,由于各类野生资源稀缺,国家对其实施严格的政策保护,再加上劳动力价格持续上涨,野生及动物类药材供给出现不足,价格呈现平稳上升态势。药食同源品种也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相关品种需求总量增长率为9.5%,远高于非药食同源品种。

国际市场回暖

进口出口数量齐增

     《报告》显示,2017年,国际市场需求回暖,带动我国中药材出口数量增加,全年中药材出口量为22.35万吨,同比增长9.51%。但受国内部分药材价格下跌影响,中药材平均出口价格大幅跌至5.1美元/千克,同比下降10.72%;中药材出口额11.39亿美元,同比微降2.23%。我国出口的主要品种有人参、枸杞子、肉桂、红枣、茯苓等。与此同时,2017年,我国进口中药材9.10万吨,同比增加13.62%;平均进口价格2.87美元/千克,同比上涨14.15%;进口总额2.61亿美元,同比增长29.69%,远高于我国货物进口额18.7%的同比增长。我国进口的主要品种有龙眼、西洋参、鹿茸、西红花、乳香、没药及血竭等。

     《报告》指出,2017年,我国向亚洲地区出口中药材18.54万吨,出口额9.71亿美元,占我国中药材出口总额的80%。其中,日本、中国香港、韩国是主要市场,主要出口品种有人参、枸杞子、茯苓、半夏、地黄等。2017年,日本成为我国中药材出口第一大市场,出口占比达21.67%。

     《报告》还指出,我国从亚洲地区进口中药材8.26万吨,占我国中药材进口总量的90.77%;进口额1.64亿美元,占我国中药材进口总额的62.79%。在国家政策影响下,我国对东盟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中药材出口呈现高速增长势头,出口量分别占我国中药材出口总量的13.70%和34.01%,同比分别上升80.33%和51.43%;出口金额分别占出口总额的18.35%和25.89%,同比分别上升54.40%和38.35%,远高于我国中药材出口整体水平。

资源竞争激烈

今年价格维持震荡调整

     《报告》推测,同2015年相似,2018年中药材走势将维持整体震荡调整态势。其中,家种大宗品种价格难以乐观,小品种、野生品种、动物类品种价格则有望走高。2018年我国部分地区已发生干旱、洪涝、冰雹、“倒春寒”等气象灾害,需要继续关注特殊气候因素对中药材整体行情的影响。此外,受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中药材产业扶贫政策实施及种植粮食作物收益下滑的影响,中药材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在我国中北部区域中药材种植向农场化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到2020年,我国中药材种植面积规模预计超过6620万亩(含林地种植面积)。

    《报告》指出,中药材产地呈现新形势,表现为医药企业加速产地布局,集约化产地加工雏形初现,产地市场交易日趋活跃。如中国中药、康美药业、天士力、珍宝岛、九州通、香雪制药等上市公司按照《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向中药材产地延伸产业链”的要求,纷纷以多种形式下沉中药材产地,产地资源竞争日趋激烈,中药材定制化生产、产地集中加工、托管式仓储、供应链金融、中药材视频直播和溯源等新型业务模式和技术都已在各大中药材产地兴起和应用。


作者: 来源:中国医药报

声明:

本网站部分转载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广州医药行业协会|5A级社会组织(www.gzppa.org)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地址:广州市荔湾区沙面大街56号一楼 电话/传真:020-66281015 邮编:510130 电子邮箱:GZ_PPA@126.com
  • 粤ICP备16110422号